预防大于治疗 ,定期检查疾病早知道

身体无小事   健康是大事

隐匿性强!年年体检,这次却查出长达6厘米的“瘤”

首页标题    体检中心    体检常识    隐匿性强!年年体检,这次却查出长达6厘米的“瘤”

每年一次体检,真的有必要吗?

 

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,用不着浪费钱,可也有人因为坚持体检,及时抓住了健康的 “警报”,72岁的胡阿姨(化名)就用亲身经历,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复。

 

十年体检不松懈

一次B超拉响“健康警报”

 

去年年底,72岁的胡阿姨和往年一样,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(杭州市肿瘤医院)健康管理中心参加退休人员体检。这样的体检,胡阿姨已经坚持了十年。

 

然而,这一次,平静被打破了。B超屏幕上,一处异常的阴影引起了医生的注意。

 

接到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后,胡阿姨不敢耽搁,立刻前往杭州市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检查,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:在胡阿姨的腹腔内,悄然生长了一个直径6cm的滤泡性淋巴瘤。

 

幸运的是,由于胡阿姨多年来坚持体检,肿瘤在相对早期就被发现了。随后,肿瘤内科一病区吴昂副主任医师为胡阿姨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

 

经过8周期的靶向联合化疗,以及后续精准的放疗,胡阿姨体内的肿瘤从最初的6cm缩小至2cm。目前,胡阿姨的病情保持稳定,仍在继续接受治疗。

 

滤泡性淋巴瘤隐匿性强

定期体检至关重要

 

吴昂介绍,滤泡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常见亚型,其生长具有隐蔽性,通常首发于腹腔、腹膜后等深部器官,难以通过常规触诊察觉。

 

该疾病的进展窗口期较长,从早期阶段到出现明显症状,平均需要2至3年的时间。

 

由于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,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、乏力、盗汗等非特异性体征,因此很容易被忽视。

 

然而,通过定期体检,可以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发现,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治疗期。

 

“这类惰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达80%,但若进展至全身扩散,治疗效果将断崖式下降。”吴昂说。

 

体检组合拳

揪出健康隐患

 

01

基础检查不可少

 

血常规

关注淋巴细胞异常增殖,还能反映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各项指标,有助于发现贫血、感染、血液系统疾病等多种潜在问题。建议每年进行一次。

 

浅表淋巴结超声

检出率超90%,可有效发现浅表淋巴结的肿大、形态异常等情况,能够辅助排查淋巴瘤、炎症等疾病。建议每年检查一次。

 

腹部B超

能够发现≥2cm深部病灶,可观察肝、胆、胰腺、脾脏、肾脏等腹部脏器的形态、结构及有无病变。一般每年检查一次,如有慢性肝脏疾病等特殊情况,可遵医嘱增加检查频率。

 

02

高危人群加强筛查

 

➤ 50岁以上人群,建议每2年一次低剂量胸部CT检查,可更清晰地发现肺部微小病变,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。同时,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外,还可考虑增加胃肠镜检,以排查消化道肿瘤。

 

➤ 有肿瘤家族史者,建议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,帮助发现血液中异常的免疫球蛋白,排查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。

 

此外,根据家族中常见肿瘤类型,针对性地增加相关检查项目,如乳腺癌家族史者增加乳腺钼靶或乳腺超声检查;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增加结肠镜检查等。

 

➤长期慢性炎症患者,如慢性胃炎、慢性肠炎、慢性肝炎、慢性盆腔炎等患者,炎症长期刺激可能增加癌变风险。推荐定期进行全身浅表淋巴结触诊,同时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。另外,根据炎症部位,定期进行相关器官的专项检查。

 

03

异常指标深度追踪

 

当常规体检项目发现异常时,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,例如:

 

  • PET-CT全身代谢显像技术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,尤其在对淋巴瘤的筛查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特异性,常被作为淋巴瘤筛查的常规推荐手段;

  • 病理穿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确诊;

  • 骨髓穿刺有利于分期评估疾病。

 

体检频率公式:40岁后基础体检(1次/年)+专项筛查(按风险1次/2~3年)

 

 

  • 本期指导:杭州市肿瘤医院 肿瘤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 吴昂

  • 供稿: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(杭州市肿瘤医院)

  •  

 

来源“健康杭州”

 

2025年4月8日 13:02
浏览量:0

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!Email:571jkw@qq.com

 每个人,都应该懂一点健康知识,避免被“错误认知”,甚至一些“健康谣言”所误导,了解健康,认知健康,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、享受健康!